深圳装修网

400-680-0011755

装饰公司

  • 装饰公司
  • 家居建材
  • 设计师
  • 工长工人
  • 效果图
  • 搜文章
  • 搜产品
  • 搜视频
如何挑选装修公司,大数据来帮你!

罗湖棚户区改造进程 深圳史上最大规模学生分流安置

来自:sz.zhuangyi.com日期:2017-01-12 09:19:29
深圳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从一开始就备受瞩目,背后牵扯到棚户区居民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深圳装修网近日获悉,深圳史上最大规模的学生分流安置已经顺利完成。2944名学生、292名教职工,春节前完成分流安置工作。究竟是如何分流的呢?一起来了解具体情况吧。。

罗湖棚户区改造进程 深圳史上最大规模学生分流安置

棚改片区幼儿园的孩子们。

罗湖棚户区改造进程 深圳史上最大规模学生分流安置

接收学校设点提供便利服务。

罗湖棚户区改造进程 深圳史上最大规模学生分流安置

接收幼儿园环境设施优越。

“让每个孩子都有书读,每名教职工都妥善安置。”这是罗湖棚改开展师生分流安置工作以来,贯穿始终的理念与目标。如今,在寒假与新年到来之际,近3000名学生基本得到了妥善安置。

深圳装修网了解到,作为彻底消除重大公共安全隐患的民生工程,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获得了片区居民的广泛响应支持。但是,“孩子就学问题怎么解决”一直是家长心中最为关切的难题,也成为罗湖棚改的重点工作之一。

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棚改片区师生分流安置工作。深圳装修网了解到,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长许勤批示,要妥善安置好棚改区内的学生和教师。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虎,市委常委杨洪多次召开协调会,要求市教育局牵头,调动全市教育系统资源,全力支持罗湖棚改师生分流安置工作。罗湖区委书记贺海涛、区长聂新平多次召开棚改指挥部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师生分流安置工作,要求从家长、学生和老师角度出发,把工作抓实抓细抓好,确保每名师生都得到妥善分流安置。

深圳装修网了解到,为此,罗湖棚改现场指挥部专门成立师生分流安置组,全力推进三个片区学校、幼儿园2944名学生及292名教职工的分流安置工作。经过日夜奋战、多方协调,在短短一个月里,这一难题便被顺利“攻克”,家长搬迁再无后顾之忧。

深圳史上最大规模学生分流安置顺利完成

“2944名学生、292名教职工,春节前完成分流安置工作。”罗湖区教育局副局长、师生分流安置组组长郭天明刚刚接到这个任务时,头两个星期忧虑得睡不着觉。在深圳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大规模的师生分流安置工作,郭天明心里有些没底,他担心师生分流安置万一开展不顺,会拖了棚改的后腿。

的确,经过深入了解棚户片区的安全隐患与相关政策,片区居民的搬迁意愿十分强烈,但孩子就学问题若无法解决,就始终是一道难以迈过去的难关。但反过来讲,解决了师生分流安置的问题,家长便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说,师生分流成为推动棚改搬迁工作的关键一环。

这个重要使命便落在了由郭天明牵头负责的师生分流安置组的身上。在那些失眠的晚上,郭天明脑子里一遍一遍地思考师生分流的各种问题,家长与教职工有哪些诉求,如何协调各区教育部门、各所学校提供相应的学位与岗位,如何使各方都能够满意,他希望能够理出一条完整的思路出来。

郭天明明白,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冷静沉着,工作越要做得周密细致。在罗湖区教育局局长王水发的带领下,师生分流安置组安排了28名工作人员驻点到棚改涉及停办的2所学校与8所幼儿园,开展前期摸底与政策宣讲工作。对于学生家长、教职工与学校举办者的各类诉求,工作人员一一详细记录,每天召开会议进行汇总与研究。

仅仅基础性的资料收集,就用了一周的时间,这也为制定周密合理的工作方案奠定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工作组还会同区教育局相关业务科室,先后制定了《关于学生分流解答指引(一)、(二)、(三)》《给家长的相关问题指引》《转学办理工作指引》《致家长一封信》《致教职员工的一封信》等分流转学材料。

郭天明介绍,目前,学生已经基本分流完毕,还有部分家长没有决定搬到哪里,等他们搬到新地方后,工作组也会帮忙解决学位问题,做到“个性化服务”;教职工方面,在协调劳动部门依法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外,工作组还专门组织公办、民办、学前对教师的聘用进行考核面试,通过双向选择,保障每一位教职工得到妥善安置。目前,教师的推荐和面试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大部分人已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仅仅用了一个月,我们就解决了这个大难题,这说明棚户区改造的确顺应民心,才能获得多方的响应。” 郭天明称:“我心里的大石头,也终于落下地了。”

帮助融入新环境,将对分流学生跟踪关怀

“起初压力非常大,但是不管遇到多少困难,都必须勇于担当、努力克服,因为师生分流工作不但对于推动棚改工作意义重大,更是系关群众切身利益。”王水发表示,“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棚户区改造已经在片区内形成了共识,学校的举办者与教职工也具备相应的政策水平,能够理解和接受分流,因此在有压力的同时,我们也有信心来推动这项工作。”

从结果来看,师生分流工作取得了顺利进展。王水发认为,主要有如下原因:首先,棚户区改造是市委市政府彻底消除重大公共安全隐患的战略决策,也是民生工程,师生分流工作紧紧抓住了这一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工作。其次,在推动师生分流工作的过程中,罗湖区委区政府反复强调,要以人为本,从学生与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想方设法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

为了取得家长与教职工的信任,王水发、郭天明带队走访了所有涉及的学校与幼儿园,并向他们承诺:“为孩子安排好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书读,绝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王水发称,通过实地走访与面对面沟通,让学校感受到了教育局的诚意与决心,也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很多问题因此迎刃而解。

在此期间,师生分流安置组除了筹集本区空余学位,还积极协调市教育局统计出其他区有空余学位的民办学校,并到市教育局、龙岗区教育局请求协调解决学生跨区分流学位问题、分流后申请公办学位和转学问题。“我还要特别感谢接收分流师生的学校、幼儿园。”王水发称,“可以说,这是一次多方携手共同取得的成功。”

王水发介绍,罗湖区教育局对每名分流安置的学生与教职工都做了登记造册,以确保他们能够顺利进入新学校入读与走上新工作岗位。“我们对接收的学校还提出了要求,希望他们在办理入学时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表达出对接收学生的热情与欢迎。同时,为了帮助学生尽快融入新集体,我们要求接收学校在学生入学之后,开展相关活动,让这部分分流而来的学生与教职工感受到一种温暖。”王水发称,接下来,罗湖区教育局还将对分流安置的师生持续开展跟踪关怀。

工作人员:

“看到家长脸上的喜悦,所有付出与辛苦都值得”

“狭窄的街道,密集的握手楼,到处污水横流,电线如蜘蛛网般分布,进入这里恍如来到另外一个世界,与繁华落尽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格格不入……”这是龙炜镔笔下的木棉岭片区。

过去一个月内,作为师生分流安置组28名驻点工作人员中的一员,他参与并见证了木棉岭幼儿园268名学生与30名教职工分流安置的过程。个中的酸甜苦辣,令他感慨不已。他说,看到孩子与老师顺利分到新的学校,看到家长脸上的喜悦,“让我们觉得所有的付出与辛苦都是值得的。”

虽然在罗湖做了十多年教育工作,第一次来到木棉岭片区时,看到孩子的学校环境、卫生配套与生活条件,龙炜镔坦言“真的是吓了一跳”。“木棉岭幼儿园是辖区最大的幼儿园,在两栋连在一起的私建居民楼的一到六层。一楼是活动场所,上面五层是教室,卫生与安全问题堪忧。” 龙炜镔说,罗湖棚改是重大民生工程,只有身临其境地看了现场,才会深刻感受到这项工作刻不容缓。

在开展工作之初,龙炜镔与团队的每个人员对工作性质都有了清晰的定位,就是让棚改区的每个孩子有读书的机会,“这是我们工作的动力与立脚点,让我们觉得这项工作充满意义,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

他们工作日在学校幼儿园设点,周末在社区“摆摊”,被社区居民称为“移动服务商”。家长对他们的工作也从开始不理解到慢慢理解,再到孩子入学问题解决之后对他们产生感激。这让龙炜镔感叹不已。他说,短短一个月之内,他们与家长建立了“鱼水之情”,也与师生分流安置组的同事结下了“战友情”。“对我个人而言,这段经历更是无比重要的历练,让我觉得,我们的工作充满价值。”

学生家长:

“不到两个星期,办完入学手续”

按照既定计划,农历新年过后,育龙学校一年级学生小张就可以去家附近的侨香学校读书了。先前听到孩子所在学校要分流,孩子的妈妈罗玲内心还是很忐忑,现在则一脸轻松。“我们已经去学校考察了,新的学校比育龙还要好,离家也近,各方面都挺满意。”

罗玲说,他们是上个月10号左右接到通知去学校开会的,在此之前,一些不安情绪在学生家长间蔓延,很多家长顾虑:“因棚户区改造被分流,孩子插不上班怎么办?”“分流学校离家很远怎么办?”……而这些不安和迷茫都伴随着会上罗湖区教育局给出的承诺被一一抚平。

罗玲说,从拿到分流表到择校,到最后去新学校办理相关入学手续,整个过程仅两个星期不到,接收学校也给办理入学手续的家长们开通了绿色通道,所有手续一窗办完,整个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这种优质高效的办事安排让她情不自禁地点赞。“开会时,教育局的领导说,只要家长有要求,他们一定会全力配合。”罗玲说,政府这种以人为本的办事方式,让她放心了。

“入学问题解决了,搬家再无后顾之忧”

同样面临孩子要分流读书的还有黄惠连。她的孩子这次转学跨度比较大,要从罗湖育苗小学转往宝安西乡的新丰小学。

一年前,住在罗湖区布心一致春晓苑的黄惠连将女儿送入育苗小学就读,半年后丈夫却因为工作调动去了宝安西乡。为了不影响孩子读书,夫妻俩硬是坚持了半年多每天6点从罗湖布心出发到宝安西乡的“长途跋涉”。这次罗湖棚改,黄女士就想借机将女儿直接转学到西乡,一次性解决家庭大问题。

黄惠连性子急,听到棚改“风声”后,就先行与一些区外学校进行了沟通,但打听到的结果要么是学位紧张,要么是孩子成绩不达标,要么学费过高,插班难度很大。

令黄女士没想到的是,她的跨区插班难题竟然被罗湖区教育局“攻克”了。“不到20天,他们就帮我联系好了学校,一些原来没有想到的事情也帮我们都想好了,真的很感谢。”在黄惠连看来,罗湖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厉害了”。

“办理分流转学的学生不只我们一家,但我问了几个同学家长,大家都是短时间内得到满意答复,这些事情千头万绪,沟通协调的事项又很多,他们办理如此快速,不知道背后废了多少口舌,受了多少累。”黄惠连称,孩子入学问题解决了,搬家再也没有后顾之忧。

对于棚改和学生分流,黄惠连表示十分理解:“棚户区安全隐患重重,不改不行了。分流都是为了孩子。”在她看来,棚改也是为了改善大家的居住环境,政府能把工作做得这么到位、贴心,让家长们倍感窝心。

学校老师:

从最初“迷茫”到“心很快安定”

1月10日上午8∶50至10∶10,育苗小学的张金梅在二年级本学期期末考场监考。这是她在该校最后一次担任监考老师。下学期,她就要按照棚改师生分流的相关安排以及自己的意愿,到附近的金稻田路文德学校去工作了。

即便如此,张金梅还是坚持在育苗小学“站好最后一班岗”,一大早就赶去学校监考。在育苗小学工作7年多,长期担任数学老师和班主任,她对学校以及同事们的感情很深。“起初以为这次分流之后,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巨大的变化,担心不适应。后来区教育局工作人员把周边以及罗湖区许多学校空出的岗位资源提供给我们,供我们选择,打消了我们的疑虑。我们也主动和工作人员一起做好家长们的解释工作。毕竟棚改是大事,必须支持。”令她宽心的是,一些原来的老同事都选择了文德学校,离得不远,上班路线、周边环境同以前差别都不大。

同在育苗小学担任体育教师的蔡榕恺是个90后小伙子,长得高高大大,毕业于广州体院。说起来,育苗小学其实是他的小学母校,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他家也住在附近,所以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回到母校“反哺”。

蔡榕恺说,最开始得知学校要停办,让他和同事都“感觉很迷茫”。不过区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很快就驻扎进了学校、查岗位、填志愿,各项分流安置工作有条不紊,“大家的心很快就安定了下来。”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工作组的效率非常高,他头一天填了志愿,第二天就见到了湖贝小学的校方领导,校方还一眼“相中”了他的跆拳道特长,表示欢迎他加盟。虽然舍不得离开育苗小学,但是小蔡表示,“等片区改造好了,孩子们能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这是大好事。”

点赞分流工作“迅速”“人性化”

在此次师生分流过程中,区教育局除了提供民办学校的就业岗位,还将一批全日制本科毕业且符合相关条件的教师推荐到了罗湖区的公办学校。除了蔡榕恺,育龙学校的校长助理李明也是其中一位。

李明毕业于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系,此次被推荐到罗湖区滨河小学,已经参加了面试,正在等待结果。她回忆说,在育龙学校工作三年多,由于交通不便,她每天早上都要在山坡上步行20-30分钟赶到学校,被丈夫笑称是“爬山上学”。“育龙学校内部还比较安全,但是外部棚户区的环境就确实很不理想。”李明说,校外路窄,学校的校车每次与对面车辆会车时车上人都要提心吊胆。周边社区都是握手楼,有时候会突然有孩子从楼与楼中间冲出来,司机就猛地急刹车,情况非常危险,孩子们被车子蹭到刮到也不少见。

提及这次师生分流,李明用了两个词来形容:“迅速!”“人性化!”据她介绍,先是学生动,然后家长动、老师动,育龙学校全校850多名学生目前已经迅速分流,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其中绝大部分已经找好新学校、交了学费、拿到入学通知书,等待下学期入学。40多名教师里,也有10多名已经确定了分流的学校意向。

李明还谈到分流中的一个小插曲。育龙学校初三有一个班共50多名学生,今年年中要参加中考。最开始分流时,初三的家长们不是很配合,主要是怕有变动会影响孩子们的中考。“结果咱们教育局的工作组考虑得特别人性化,经过研究后,决定将整个初三全班‘打包’到清水河学校,‘隔出一个教室,多开一个班’,这样除了四五个孩子自己申请去了别的学校,其他的孩子们仍然是同班同学,家长们也很满意。”

创办者:

尽管心中不舍,但是时候说再见了

1月10日是布心片区港鹏幼儿园开课的最后一天,温淑君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看着在上课的老师和学生,眼神充满不舍。“我1997年来到港鹏新村,1998年就办了这所幼儿园。”温淑君回忆起往事,她原来是惠州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来到深圳港鹏新村后,看到这里人口密集,孩子众多,没有人管,便萌生了创办一所幼儿园的想法,既能够从事自己热爱的教育行业,也可以帮忙照看孩子。如今,已经过了将近19年,港鹏幼儿园也从开始的30多名孩子发展到今天的215名学生、28名教职工,幼儿园也陆续被评为规范园、区一级园、普惠园等,可以说做出了一番成绩。

“现在,是时候说再见了。”温淑君表示,尽管心中不舍,但她也很清楚地知道,棚户区改造是大势所趋,“这个片区存在严重消防隐患与地质灾害隐患,不改造不行,消防通道那么窄,消防车都进不来,紧靠着幼儿园,就是斜坡上的高楼。”温淑君称,“万一出了事谁也负责不起,作为教育者更应该带头支持改造。”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如何挑选装修公司,大数据来帮你!

免费设计在线报价

结合当地市场,大数据实时分析计算

手机版

小程序

公众号